青桐木虱又名梧桐木虱,属同翅目木虱科,分布于华北、华东、华中和西北等地。青桐木虱为单食性害虫,仅为害青桐(梧桐),是青桐树上的重要害虫,以幼树受害最重。
一、发生症状
该虫以若虫和成虫多群集青桐叶片背面和幼嫩枝干上刺吸为害,受害部位常密布白色的棉絮状物,若虫潜伏在棉絮状物中取食为害。这些白色棉絮状蜡质是若虫的分泌物,它可堵塞叶面气孔,影响正常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,使叶面呈现苍白萎缩症状。若虫的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糖分,能诱致霉菌寄生。引起植物煤污病,树冠叶面产生大量黑色霉状物,树木受害更甚,严重时树叶早落,枝梢干枯,粗糙,易风折,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发育。此外,若虫分泌的大量白色蜡质物,污染叶片和路面,污染环境,影响景观。
二、为害规律
青桐木虱在华北中南部1年发生3代,以卵在枝干上越冬,次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越冬卵陆续孵化,第1代若虫危害,若虫历期30天左右。6月下旬第2代若虫开始出现,7月中旬为活动盛期,9月上中旬第3代若虫为害,10月下旬成虫逐渐产卵越冬。该虫发育很不整齐,世代重叠严重。
三、防治措施
对青桐木虱的防治,以往多采用枝叶喷药,但防治效果不理想。其原因:一是青桐树木较高,高达15~20m,一般喷雾器压力较小,射程低,喷药时不能使全树枝叶均匀着药,出现漏喷现象;二是若虫分泌的白色棉絮状蜡质具有疏水性,若虫潜伏在这些絮状物中取食为害,致使喷药时药液不能接触虫体,因而防治效果很低。此外,采用喷雾法施药,大量药液落在地面上,且有药雾飘移弥漫于空气之中,不仅造成农药的浪费,还严重污染了环境,使周围的生物群落受到影响。
通过近3年试用根部施药,防治青桐木虱效果良好,此法克服了喷雾法施药的缺点,不用器械,操作简便,使用安全。现将方法介绍如下:
1.药剂种类
药剂最好选用具有内吸作用的杀虫剂,如吡虫啉、氧化乐果、乙酰甲胺磷等。此外,一些非内吸杀虫剂也可用于根际施药,如高效氯氰菊酯。城市园林绿化青桐用药,注意选用低毒农药。
2.施药量
施药量因树干直径大小及药剂种类不同而异,树干直径10cm左右的青桐,一般喷雾法使用浓度为1000倍液的制剂,根部施药量为每株15~30g。如40%氧化乐果乳油每株15~30ml,10%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株2~8g。
3.施药方法
(1)根际施药
在树干根际,距树干20cm左右绕树挖2~3个小坑,宽约20cm,沟深约30cm,以见到直径2mm以上的毛根为准,毛根伤皮后或切断防治效果更好(便于药剂吸收)。将定量的药粉均匀施于小坑内,然后灌水,每株树用清水10~15kg,分灌于2~3个小坑内。若使用液体药剂,则先在坑内灌水,然后将药剂倒入坑内水中搅拌均匀。待药液完全渗入后在坑内覆土,并用铁锹拍实。此法尤适用于城市硬化地面栽植的青桐树。
(2)根冠施药
在树冠垂直投影边缘均匀挖4~6个小坑,深30cm左右,将定量的药粉均分施于小坑内,然后灌水,每株树用清水10~15kg,分灌于4~6个小坑内。液体药剂使用方法与上述相同。待药液完全渗入后在坑内覆土,并用铁锹拍实。
4.残虫调查
施药后定期进行调查,摘取原来有棉絮状分泌物的青桐叶片,检查残留的若虫数,以不施药的青桐树作对照,最后用常规统计方法计算相对防效。
相对防效/%=(对照虫数一处理虫数)/对照虫数
5.结果显示
(1)树干直径8~12cm的青桐,用10%吡虫啉可湿性粉剂,施药量每株4、6、8g根际施药及根冠施药,对青桐木虱的防治效果最好,药后5天相对防效均达90%以上,药后10天青桐枝叶上棉絮状分泌物显著减少,且持效期长。调查发现,该药3种剂量处理的青桐树直到第2代青桐木虱若虫盛发期,均未出现棉絮状分泌物。
(2)树干直径8~12cm的青桐,用40%氧化乐果乳油,施药量每株1O、15g。根际施药及根冠施药,对青桐木虱的防治效果较好,药后5天相对防效均达80%以上,药后10天青桐枝叶上棉絮状分泌物减少,该药剂处理持效期短。调查发现,2种剂量处理的青桐树到第2代青桐木虱发生期仍严重发生。
(3)树干直径8~l2cm的青桐,用4.5%高效氯氰菊酯乳油,施药量每株1O、15ml根际施药,对青桐木虱的防治效果较好,药后5天相对防效均达80%以上,药后10天青桐枝叶上棉絮状分泌物减少。该药剂处理持效期亦短,且根冠施药处理无效。
结果显示,三种药剂中10%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效果最好,且持效期长;40%氧化乐果乳油和4.5%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效果较好。另外,不同施药量杀虫效果与树干直径大小有关,同一施药量随树干直径的增大而防治效果降低,树径增大,则用药量应增加。此外,药后5天内保持土壤潮湿,有利于药效的发挥。在青桐木虱第1代若虫发生期施药,由于压低了第1代成虫的发生量及药剂持效期较长的因素,可减轻后2代的发生。总之,采用根部施药法防治青桐木虱,操作简便安全,对环境污染小,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。